足迹
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一百九十七章 易水歌(第1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汴梁城上,大部分的士兵都在紧张地看着各自的指挥官,而各级的指挥官们则是高高竖起了耳朵,生怕走漏了命令。

鼓楼里,众多的鼓手和锣手同样死死盯着指挥使,他们需要最协调的节奏配合以及最准确的击打时间;而指挥使正在抬头仰望着哨塔,等候军令。

什么时候出击?用什么兵种出击?出击的顺序如何?等等,这些问题,都在等待着张叔夜的回答。

考验张叔夜同志的时候到了。

所谓“三军易得,一将难求”,此其时也

城楼之下,杀气腾腾,各种的呐喊声惊天动地;城楼之上,却是一片寂静,大部分的士兵都在屏住呼吸,随时准备出击,只有小部分的兵油子脸上依旧轻松,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。

但是,没有任何一个指挥官会去指责他们,因为指挥官们都知道,此时越是显得自如的士兵,稍后决战时发挥出来的战斗力就越大。

城楼上下,一动一静,境况迥异;假如有画家能把这一情景给描画下来,又将是一幅传世之作。

这时候,汴梁城哨楼上,所有的军旗全部被撤下,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黑旗,迎着凛冽的北方,在来回狂烈地舞动起来。

这面旗,旗面长一丈,宽六尺,杆高三丈,是所有军旗中最大的一面;旗面幽黑且深邃,仿佛要把所有的光线都吸进体内;旗面的中间是一个磨盘大小的骷髅头,骷髅头是惨白色,只有两个眼眶除有些泛红

居然是(深渊黑狱骷髅旗)!!!

这面旗帜的意思是:全体出动。不分时间,不分次序,使出所有武器和力气。也包括自己的生命。

传说之中,在北宋之前百多年的历史里。这面(深渊黑狱骷髅旗)只出现过一次:那是景德元年,宋真宗御架亲征,在澶州打败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的辽军,最后两国签订澶渊之盟。

这一次,是(深渊黑狱骷髅旗)在战场上的第二次出现。

汴梁城的鼓楼上,锣鼓之声再度响起。

“咚、咚、咚.”,“噹、噹、噹.”

鼓声坚定沉稳。锵锵有力,像是严父的命令,鼓舞着士兵们勇往直前;锣声细密绵长,坚忍不拔。像是慈母的祝福,保佑着士兵们逢凶化吉,遇难呈祥。

这种锣鼓组合之声,不但让人亢阳鼓荡、血脉贲张;而且中间还夹带着一种悲壮、哀怨和决断。

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”

羽声忼慨。士皆瞋目。

此时唱出燕国荆轲的这首《易水歌》,何其应景!

这时候已经是下午申时,太阳尚未没有下山,白茫茫的天空突然暗了下来,无数的石块出现在半空之中。遮天蔽日。

宋金两军的抛石机几乎是同时发射,把箩筐里的大石块抛洒到对方的阵地。

石块之间夹杂着不可胜数的小黑点和小红点。

不知道什么时候,金兵的轻骑弓箭手悄悄地转换了队形;这一轮发射,竟然是三万弓箭手齐齐发射,这已经是金兵仅存的所有轻骑弓箭手了。

宋军的弓箭手之前损失了不到两千人,余下的一万八千多人,虽然人数较少,但宋军这一轮发射所使用的是破甲箭和火箭,杀伤力翻倍。

汴梁城的城墙,无数的金兵用飞爪和简易云梯在蚁附攀爬;汴梁城对开两丈远处,比汴梁城矮不了多少的攻城车和云梯车内,大量的金兵沿着粗壮的铁梯,死命往上拥;汴梁城的城门前,大量的金兵冲上吊桥,往吊桥的铁索猛砍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m.baidubo.org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